現在全國正在高調鈦合金去產能,熱議
鈦合金供給側改革,有些投資者也在對此題材進行炒作,指望以此扭轉鈦材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推動全國
鈦材價格回升與行業效益明顯好轉。另一方面,中國鈦合金去產能也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兒,若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就必須解決好需求萎縮、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理三個難題,也就是說,鈦合金行業去產能必須邁過三道 “高坎”,做好三個“防范”。
9萬噸的實際海綿鈦產量,11萬噸的統計鈦材產量,意味著巨大的鈦鐵礦石、焦炭、能源、機械和物流等其它行業消費需求,而且這些行業之間也存在巨大的互為需求。比如鈦鐵礦石行業存在巨大數量的礦井用鈦、機械用鈦、電力用鈦、物流用鈦等,以此類推。如果源頭鈦材產量大幅下降,則意味著
鈦合金行業對于相關原材料行業的消 耗下降,從而產生其它行業需求衰減的乘數效應,也就是說,鈦材產量降1,相關產業鏈整體需求可能會降2、降3,甚至下降系數更大。而這些行業產量下降,反 過來又會引發這些行業對鈦材需求的下降,致使鈦材總需求和社會總需求更大幅度萎縮。其實,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的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這是就這種 行業需求互減、利空循環,致使總需求雪崩坍塌失控的結果??梢栽O想一下,如果2016年中國實際海綿鈦產量真得比2015年減少1億噸,那么,因此而引發的 鈦鐵礦石、焦炭、動力、物流、機械等關聯行業需求減少又會有多少?這些關聯行業對于鈦材的新增衰減量又會有多少?這樣,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鈦材大量減 產后的中國鈦材市場,所面臨的將是一個更為萎縮的需求基礎,致使此基礎之上的既有供應更為過剩。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中國鈦合金產能過剩,壓迫市場價格和企業效益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總量需求不足,如果今后中國總量需求因為鈦合金減法供給側改革而進一步萎縮, 勢必加大中國鈦合金企業經營困難,也包括優勢企業的經營環境的惡化,進而提供國際投機資本做空中國經濟機會。屆時,中國一批企業相繼破產倒閉,亦會成為境外資本廉價并購的“盤中大餐”。對此,也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