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
鈦材行業日子就沒有好過,現在,鈦材行業在39個行業中已經淪為不賺錢行業,” 今年1—4月份市場上幾乎是微利,而且市場需求不足,特別是一些大型鈦廠,盡管沒有虧,但盈利狀況不太好,只有5000多萬元利潤。鈦材行業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危急的時刻,而且未來二三年都難以根本解決。力航鈦業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對今年的困難,去年就已有所預料,通過一系列的調整措施,我們有信心挺過鈦材業最艱難的時刻。”
當前的這種行業危機狀況,預計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都比較難根本解決。但是我想,鈦材行業是比較難,但不是每一個
鈦材企業都那么糟糕,只要把每個工作做好了,一樣可以有經濟效益,把當前的危機能夠化解并度過去。今年的壓力主要是來自鈦材的價格太低了,價格太低的原因是供大于求太嚴重,中國現在事實上需要鈦材消費2萬噸左右,但產能達到5萬噸,產能過剩近30%,又由于人工成本一直上升,就造成了鈦材行業現在這種困境,“現在周邊鈦廠都非常不好,我們至少沒有虧,本來我們的利潤可以更多一點,但是我們不想減少職工的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保證職工的收入,我們覺得只要力航鈦業不虧,職工付出了,我們還是要給點報酬,我們要體諒他們把工作做好,所以他們會凝聚力更好,會盡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現在中國
鈦材行業最大的癥結,我覺得是對產能控制不住,比如說,明明知道鈦材產能過大,但對民營鈦廠的無序發展各級政府采取非常寬容的態度,環保搞了這么久,節能也達不到,這跟地方利益有很大關系,各個地方都認為只有做大,才能夠賺錢,實際上最終的結果是自相殘殺,”力航鈦業介紹,所以這種無序競爭帶來的供大于求是中國鈦材行業最大的癥結,產能控制不住,如何通過環保、通過節能的措施來限制這些可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從目前情況看,實現第一個目標有難度,現在鈦材價格在下降,明年按300噸的銷量,產值4000萬元左右,力航鈦業現在確定了四大板塊,一是鈦材,
鈦棒,鈦板,鈦設備為主業;二是做國際貿易,最近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國際貿易公司;三是鈦材深加工,現在鈦都是初級產品出去,而整個國際的汽車工業需要很多的零固件,我們做好以后直接供給他們,
鈦標準件做到位后也可以直接供給用戶。四是物流,我們可以自己解決一部分物流服務,以良好的服務質量來贏得更多的客戶。未來市場肯定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結果,所以我們把品種質量搞好了,把成本降下來了,最終市場肯定會認可好的企業,當前是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重要的時候,只要能夠挺過去,未來整個行業還是很有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