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鈦工業從1954年開始起步,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鈦工業大國。尤其是在崛起期,在2001年前,中國海綿鈦產量每年約為2500噸,僅占世界鈦總產量的3%;然而,到了2008年,中國海綿鈦產量接近5萬噸,已占世界海綿鈦總產量的30%,一舉躍居世界第一位。在2001年前,中國
鈦材產量每年約為2500噸,僅占世界鈦材總產量的5%;到2008年,中國鈦材產量接近3萬噸,已占世界鈦材總產量的20%,超過了歐洲鈦材的產量,成為世界海綿鈦第一生產大國和鈦材生產第三大國。在這飛速發展的8年期間,其實在2004年底,我國海綿鈦產能僅為4500噸。其中遵義鈦業3000噸,撫順鈦廠1500噸,這時國內只有兩家海綿鈦企業。但從2004年末到2006年,鈦價飛漲,海綿鈦從4萬/噸最高漲到28萬/噸,依然供不應求,很多企業為爭奪貨源想盡辦法。據了解,當時國內海綿鈦需求巨大,產量無法滿足相關企業生產需求,而寶鈦集團的生產到了攻堅階段,受到很大影響,不得不取消國內民用市場合同及出口產品訂單,以滿足軍工用鈦需要。
從2008年開始,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整個世界經濟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傾倒。中國鈦產業開始長期下行,海綿鈦價格一路下跌,一級海綿鈦的價格從8萬元/噸,一路狂跌至4萬元/噸,令鈦企欲哭無淚。撫順鈦業停產,遵義鈦業等多家企業大幅減產。從過去兩年的數據看,2014年中國海綿鈦產能達到15萬噸,到2015年實際產能8.8萬噸左右,實際海綿
鈦的產量為6.2萬噸,實際銷售量5.8萬噸??v觀全局不難看出我國海綿鈦已嚴重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鈦產業嚴重透支、稀薄了企業利潤。“十二五”期間鈦及鈦加工企業紛紛感受到了市場勁吹的寒風,2014年、2015年幾乎是全行業虧損。盡管國家先后幾次出手收儲海綿鈦及鈦錠,但仍然無力扭轉產能過剩的勢頭。
當然,中國鈦企不能迷失在這只是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一外在因素或市場無序發展、產能過剩這樣的自我安慰中,必須意識到任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來自于內部,要正視自身問題,正視中國鈦產業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鈦企必須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如何將產品由低端向高端發展,如何在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做精、做深、做專自身,謀求轉型發展。對于鈦材產業的未來發展www.elcaminoacasa.com認為,鈦及
鈦合金加工行業被大眾認為是朝陽產業,但就目前來看,從原料海綿鈦到后期加工,總體產量呈過剩狀態。如果企業面臨著技術不夠先進、生產不是全流程、市場價格不適應等問題,應當認真考慮是否要繼續生產,將來能否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