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
鈦材協會預計,中國鈦材產量占全球總量約一半。中國鈦合金出口量比美國國內鈦合金總產量高50%。中國鈦合金年出口規模在2020年前都將會保持在1萬噸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東亞、歐洲、西亞。在經濟下行、國內鈦合金行業嚴重產能過剩的境況下,“走出去”成為鈦企消化過剩產能的希望,但這一境況在2016年卻不容樂觀?;畈缓?,也死不了,靠惡性價格戰死命支撐著最后一口氣,已經成為整個鈦合金行業的眾生相,也成為去產能最難過的坎。
在需求低迷、
鈦價格跌破成本價而出口,大批成規模的鈦企因為無法放棄前期的巨額投資死撐著不肯停工,鈦合金去產能在2016年勢必要打一場惡仗。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國內鈦合金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而需求的下降也迫使鈦廠不得不降低價格來獲得更多的生產合同。整個鈦合金行業目前就是這種狀況,當前的普遍鈦價格也就比生產成本略高一點,如果加上固定費用攤派(廠房、地皮、工資、固定資產損耗等),鈦價格早就跌破成本價了。鈦企現在只要能把鈦材賣出去,可以維持工廠繼續運營和工人工資,每個月賠個幾百萬,能撐得住還是不會停工。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1—10月,全國大中型
鈦合金企業主營業務虧損3億元,虧損面高達12.52%。不僅如此,在鈦材需求日益萎靡的今天,中國鈦合金產能仍能達到近12萬噸的產量,但2015年的國內鈦材需求量僅為7萬噸左右,鈦合金行業仍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其實整個2015年,鈦合金行業都在艱難地進行著去產能。鈦合金行業目前嚴重的產能過剩核心還是需要依靠市場機制進行淘汰,但鑒于鈦企通常是地方政府就業與稅收的重要來源,去產能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中國鈦合金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生產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上旬,鈦協會員單位海綿鈦日產132噸,較上一旬減少2.3噸;12月中旬,會員鈦合金企業海綿鈦日均產量142噸,較上一旬下降1.53%,重點鈦企海綿鈦日產量連 續第四旬下降。據權威部門之前預計,2015年中國海綿鈦產量約為10.36萬噸,同比下降10%,這將是1981年以來我國海綿鈦產量的首次負增長。2016年,去產能的任務更加艱巨,但難度也更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去產能”作為2016年首要任務。“2015年終于讓鈦合金行業減掉了這么一點產能,不過這里面減掉的產能基本上就是一些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中小鈦企。”隨著2016年整體經濟形勢仍然比較平緩,
鈦合金需求量仍然不足,鈦企價格戰可能會打得更加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