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5年
鈦材市場,充斥著行業虧損嚴重,經濟效益下降;鈦材價格屢創新低,全年低位運行;產能過剩嚴重,供大于求難解等字眼,帶鈦也不例外。在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干預下,使得一些經營困難的公司及產能暫時退出市場,加之2015年底部分調坯軋材企業也相繼停產檢修,故而使得國內各帶鈦市場現貨緊張,從而在2015年底形成一波拉漲態勢。那么2016年帶鈦是否能迎來開門紅行情?筆者試從一下分析。
產能逐漸復蘇,反彈亦將有限。據中鈦協最新數據,2016年1月下旬,鈦企粗鈦日均產量150.57噸,旬環比下降0.52%。中鈦協預估1月份全國粗鈦日均產量203.9噸,較上月實際粗鈦日均產量下降1.8%。截至1月下旬末,鈦企
鈦材庫存量12.31萬噸,較上月同期下降3.3%,較上年同期下降18.6%,利好當前鈦市,故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節后開門紅或將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隨著帶鈦與鈦坯價格差增大,帶鈦生產企業盈利狀況有所好轉,年后復產廠家亦有所增多, 如灤縣興隆、開平唐銀等,前期停產高爐已經開工或者近期預計開爐,后期市價承壓,現貨反彈空間有限。
終端需求緩慢復蘇。從市場終端需求看,1月份總訂單指數環比下降1.6個百分點,下游需求收縮。其中,國內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來自國內用戶的訂單量減少,下游終端用戶需求縮減。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下降2.5個百分點,顯示國外需求有所下降。農歷新年之后,隨著氣溫的慢慢升高,下游及終端亦將陸續開工,開 業時間多集中在農歷十五之后,但考慮部分下游備用料少,不排除原材料階段性補庫提前的可能。另外“金三銀四”也是傳統的鈦材銷售旺季,需求正在緩慢復蘇, 給廣大廠商以希望。
宏觀政策預期偏好。
鈦合金行業產能過剩引發了決策層的高度關注,去年下半年以來,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到領導人調研時的講話,去產能頻頻被提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鈦產能1萬~1.5萬噸;用3至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在政府以壯士斷腕決心推進下,后期將大幅壓縮鈦合金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