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內期貨市場“有色系”品種全線飄紅,其中鈦鐵礦石、
鈦板期貨主力合約盤中觸及漲停,截至收盤,鈦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均漲逾5%,鈦板、鈦棒期貨亦表現不俗。業內人士表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雖然正值消費淡季,但6月海綿鈦產量不降反升,偏空的基本面引發了7月18日恐慌性拋盤,快速調整之后,由于當前全國
鈦材市場庫存水平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市場恢復了對供需矛盾修復的樂觀預期,在資金推動下,期市“有色系”價格再次受到支撐。
受眾多利好因素刺激,自6月以來,商品期貨市場有色系迎來一波小牛市,其中鈦鐵礦石、
鈦棒、鈦板期貨主力合約價格累計最高漲幅分別達到33.67%、28.54%、25.29%、22.6%、12.68%。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海綿鈦產量為6947噸,日均為231.57噸,超過今年4月231.4噸,再創日均產量新高,在供需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7月18日,鈦板、鈦鐵礦石、鈦棒紛紛跌停,跌幅較深。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中國鈦合金產量不降反升,且進入到消費淡季,引起市場恐慌性的拋盤心理是造成周一期貨價格的大跌主要原因。“庫存低是支撐期貨上漲的邏輯,一旦供給側改革造成上游產能下降,階段性的供需錯配局面就會利好系價格上漲。”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當周,全國鈦材綜合庫存總量為46030噸,已經連續第八周下降,目前全國鈦材庫存水平較去年同期下降21.41%。“在鈦合金庫存充實的情況下,供給端的因素對盤面影響不大,上漲的動力是基差修復疊加人民幣貶值的作用。”中信期貨研究員周濤分析認為,澳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升高也相應地提高了中國進口澳洲鈦鐵礦石的價格,且在鈦鐵礦石方面,國外幾家大型礦山多占比例比較大,國內鈦廠話語權較少,當國內鈦廠有盈利時,國外礦山會提高鈦鐵礦石價格,國內鈦廠在生產需求下只得被迫接受。
供需矛盾有望逐漸緩和。
業內人士擔憂,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對供給側改革效果的預期助推有色系價格的上漲,而有色系價格的上漲又會使煉鈦企業有利可圖,增強鈦廠的生產意愿,加劇供需矛盾。“供給側改革與煉鈦利潤之間存在博弈,從上半年生產情況來看,煉鈦利潤占了上風。”雖然現在煉鈦有利潤,但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改革力度將所有增強,鈦廠基本上會維持在盈虧平衡區間內,從而把開工率、產能真正降下來。有色系價格的長期上漲是不利于去產能的,在鈦廠有利潤的情況下,讓鈦廠去減少產量,效果就會打折扣。6月份中國第一產業數據增速有所放緩,造成市場對
鈦合金消費需求預期較為悲觀。分析人士表示,從大周期角度看,目前有色系處于“大底部”狀態,大漲大跌是出于調整的需求,后期還需關注供給面改革情況變化,鈦合金企業要想實現“涅槃重生”,過剩產能必須出清,當遇到下一個需求爆發點,鈦合金市場才會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