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出,要拓展相互投資領域,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分析認為,一帶一路構想的推進將有利于解決我國部分礦產資源產能過剩、部分礦產資源獲取困難的問題。以產能過剩嚴重的鋼鐵產業為例,一帶一路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推升鋼鐵需求,而沿線國家多是我國鋼材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一帶一路構想強調與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加快我國鋼廠走出去的步伐,在當地建立鋼廠,不僅有利于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局面,還可以利用國外優越的礦產資源降低成本。再以黃金為例,地理位置上,一帶一路涉及的我國各大省市坐擁許多金礦,而印度、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亞洲國家是全球黃金市場的重要消費國。隨著黃金避險需求的提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央行也已由黃金的凈出售方轉變成為凈購入方。這些將給國內黃金市場帶來重大機遇。據了解,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總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構想,組織勘查隊伍走出去,加大對絲路沿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投入,通過聯合勘查、投資入股、投資購買等形式取得優質礦業權,同時抓住礦產品價格低迷的時機,通過投資并購已有礦山企業實施資源開發。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加快布局中亞地區,與哈薩克斯坦就幾個油氣和煤炭資源區塊開發進行了商談,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家也在進行接洽合作事宜。
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互補優勢明顯,合作潛力巨大。在全球礦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構想向縱深推進必將進一步拓展礦產資源國際合作的空間,為我國礦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絲路國家礦產資源合作潛力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產、能源資源,在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如烏茲別克斯坦被稱為“黃金之國”,東南亞各國有長達2500千米的錫礦帶……更為重要的是,沿線國家在礦產資源領域的合作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我國緊缺的銅、鎘、鎳等礦產和戰略性新興礦產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些國家的優勢資源;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勘探開發開采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這一領域與我國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亞投行、
鈦業經濟,行業不同,但互聯網+鈦企與亞投行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亞投行是解決資金問題實現多贏?;ヂ摼W+鈦企是抱團取暖,化零為整,合力出擊,同樣也是實現多贏。信息庫、大融合、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都是新經濟現象,互聯網+鈦企在打造鈦產業的“亞投行”時需要把“聯”動前行想得周密一些,把新經濟概念讀得透徹一些,把具體工作做得扎實一些,把每顆心聚得更攏一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心合力助推互聯網+鈦企工作,才能達到優質企業從抱團取暖到抱心發展的效果,從而在股東以心包容心之間助推互聯網+鈦企早日成為國內市場一流的鈦產品專業生產倉儲平臺,并朝著國際前列的鈦系列產品品牌銷售交易平臺邁進,為助推
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