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6日,力航鈦業到海綿鈦廠參觀,對氯化精制車間整潔的作業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海綿鈦廠生產科科長夏建輝的記憶里,氯化精制車間是海綿鈦廠全體干部職工的痛。曾經,因工藝不通,現場環境差,職工工作受到很大影響。“四氯化鈦在軍事上用來制作煙霧彈,現場操作稍有不慎就煙霧四起。”夏建輝說,現場冒煙,職工冒火,上到廠長,下到職工,全部成了“消防員”。他曾經連值5個白班,14個夜班。“一勤天下無難事”?,F在,氯化精制工序實現穩定運行,3號氯化爐穩定運行520天,創下國內氯化爐運行紀錄,熔鹽氯化爐技術國內一流。但前方的路依然漫長而艱辛,鎂電解工藝未打通,還原和加工工序還有待完善,機組設計嚴重制約生產……詩人泰戈爾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面對逆境,鈦業公司堅持“科技強企”和“基礎管理”齊步走。“把技術的突破放在重中之重,把基礎管理放在重中之重,工藝一點一點打通,我相信,我們離夢想會越來越近。”我們期待夢想成真。
今年4月22日,海綿鈦廠計劃啟動尾槽,但現場相關工作未完工,職工意見大。最后由車間主任和班長決定,5月4日啟動尾槽?;鶎勇毠ず透刹康玫阶鹬?,心順、氣順,干活自然舍得拼。原本報廢的23號槽,在職工的小改小革下,重新煥發生機。“這一改,就節約了400萬元。”鎂電解精煉車間設備副主任楊智穎說,職工的智慧是無窮的,為解決“23號電解槽出渣”難題,全廠懸賞求“高人”,該車間技術員段紫云、董江林、班長王建國等職工“應戰”成功。今年5月份,海綿鈦廠首次嘗試同時啟動兩個槽子,操作難度大,鎂電解精煉車間主任輪流倒班。5月18日夜班,車間生產主管胡國清發現電極發紅,若處理不當,槽子有可能被燒穿。胡國清一邊指揮,一邊接壓空管、吹電極、測電解溫度……雖然一夜未合眼,但“沒出事”就是最大收獲。“只要有成績,再累也值得。”丁班班長王建國告訴記者,以前,現場出了問題,大家手忙腳亂一窩蜂上,結果越忙越亂。隨著工藝不斷優化,“漏鹽”等生產難題一個個破解,生產越來越順,預計11月份可運行24個電解槽。“鎂電解工序工藝一旦打通,氯氣和鎂循環利用提升,我們的成本會成跳水式下降,競爭力會大大增強。”該廠生產技術科科長夏建輝對打通鎂電解工序充滿信心。
穩定鈦冶煉工藝:固化原料渠道,100%攀鋼礦入爐冶煉,產能和產量提升,加工成本大幅下降投產15年,鈦冶煉廠至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工藝,聽上去,像奇聞,究其原因是原料和物料結構不停的變換。鈦渣冶煉工藝從烏克蘭引進,一直吃進口礦,進口礦太貴,改吃云南礦,云南礦不夠吃,改吃攀枝花礦,攀枝花礦供應不上,改吃攀鋼礦……“鈦冶煉廠的干部職工很苦,我們一直在試驗、在摸索,走了無數冤枉路。”在鈦冶煉廠工作了8年的楊郡告訴記者,以前有20幾個廠家供貨,原料品質不一,職工生產一批礦,就開始調參數、調工藝。輪到下一批礦,又開始調……楊郡畢業于四川大學冶金工程系,現在負責冶煉區域各項工作的協調。最近幾個月,他經常加班,但他不覺得苦,因為今年6月份,鈦冶煉廠實現100%攀鋼礦入爐冶煉,工藝逐漸穩定,他們正著手實施標準化作業。攀鋼礦貨源穩定,但顆粒細,泡沫渣多,生產冶煉周期長,耗電多,爐子防塵系統極易堵塞,如同人憋氣,一口氣上不來,就“憋停”了,這也是這些年不用攀鋼礦的主要原因。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技術人員層層攻關,操作工邊干邊總結,工藝一點點完善,難題一個個破解。
6月份,鈦冶煉工序實現100%攀鋼礦冶煉。因物料結構穩定,鈦渣質量大幅提升。產能釋放,產量增加,加工成本卻大幅下降??萍贾谓怆y題強化基礎管理,讓技術落到實處,熔鹽氯化爐技術國內一流8月24日,在鈦業公司海綿鈦廠辦公樓前的電子屏幕上,滾動顯示著“我廠順利啟動了電解工序中大循環”的字樣。而在鈦冶煉廠,今年加工成本下降了327元/噸。鈦冶煉工序原本有望在8月份實現邊際貢獻,卻被現實擊得粉碎。市場急劇波動,鈦白粉價格“斷崖式”下跌,下半年控虧3700萬元目標變得難上加難。“讓我歡喜,讓我憂。”似乎是鈦業公司目前最真實的寫照。“我們無法左右市場,但我們可以努力將工藝做到最優,成本做到行業最低。”鈦業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王長民的治企方針并不神秘,取得的效果卻不俗。貫徹“兩參一改三結合”職工參與管理,槽子啟不啟,職工說了算,電解工序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8月3日,海綿鈦廠鎂電解工序啟動了22個槽子,形成了中大循環,這是投產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槽子”,是鎂電解工序的行業術語,啟動數量的多少,決定氯氣和鎂的產量高低。啟動28個“槽子”,形成大循環,才算能夠實現達產。海綿鈦廠從2011年投產,到2014年僅啟動了18個槽子,歷經1年的“滾石上坡”,仍有大中循環、大循環兩個流程未打通,決定成本的關鍵系統沒有突破,氯氣和鎂錠產量上不去,只有依靠外購,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為什么如此難?“槽子容易漏,就像煮飯把鍋燒穿了一樣,漏了就要補,又沒經驗,全靠摸索。”鎂電解精煉車間生產主管胡國清說,用盡所有的形容詞,他都無法準確表述海綿鈦廠干部職工這些年所經歷的艱辛。曾經,每到啟動槽子的時候,現場戴紅帽子、藍帽子的人很多,比戴白帽子的當班職工還多。職工壓力無窮大,越緊張越干不好。“把現場交給職工,槽子啟不啟,由職工和車間主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