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9日舉行的2015中國(德陽)磷鈦化工綠色發展高端論壇上,專家對鈦白粉行業的未來格局走向作出了研判。業內專家認為,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加快與國際接軌是鈦白粉行業一大發展趨勢。生產商數量越來越少、單個生產商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必然。付一江表示,2014年
鈦白粉行業規模前六名生產商合計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8%,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十三五”時期,重組兼并進度將加快,要建設若干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骨干企業。
國內
鈦白粉行業產能相對分散,目前產能規模在5萬噸以下的廠家有27家,總產能60多萬噸。隨著這兩年來鈦白粉價格的不振、經濟增速的下移和環保要求的加強,行業進入了去產能階段,小廠開始退出。氯化法鈦白粉品質高、能耗低、污染低,是未來發展方向。國家在限制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企業開展氯化法鈦白粉項目。環保趨嚴,行業景氣下滑,鈦白粉行業進入去產能階段:一般硫酸法鈦白粉合理的經濟規模在5萬噸,最小經濟規模在3萬噸。另外,行業新產能增速完全放緩,已經2015、16年新增產能預計將只有24萬噸。1月6日,國內最大的鈦白粉廠商四川龍蟒宣布所有牌號鈦白粉價格上調300元/噸,調價幅度超3%。至此,其全部金紅石型鈦白粉產品主流價格在10000元/噸(含稅)以上。受此影響,周五鈦白粉板塊漲幅居前。其中,中核鈦白(002145)大漲超5%,佰利聯(002601)漲幅3%。鈦白粉巨頭亨斯邁和特諾去年年底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全球范圍鈦白粉漲價,幅度在每噸150美元-160美元不等,約為5%。此前,科慕公司(原杜邦)12月17日宣布,上調鈦白粉價格150美元/噸。作為年產能300余萬噸的世界鈦白粉生產大國,“十三五”時期我國鈦白粉行業的發展尤為引人關注。“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氯化法和硫酸法兩種生產工藝將并存,行業將以更嚴格的環保法規規范發展,兼并重組力度將加大,并加快與國際接軌。”
對于趨嚴的環保要求,通過廢物利用形成了完善的內外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資源綜合利用優勢較為明顯。循環經濟涉及生產的多個環節,在生產鈦白粉過程中產生的廢酸經濃縮后再次用于鈦白粉生產;硫磺制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能用作余熱發電,同時為鈦白粉生產提供熱能;
鈦白外部的循環經濟主要系生產鈦白粉過程產生的鈣泥、酸泥等廢渣在處理后作為水泥生產企業的生產原料。目前國內鈦白粉生產過程產生大量硫酸亞鐵,給鈦白粉生產企業帶來很大的處理壓力。在鈦白粉行業產能釋放過程中,硫酸亞鐵的處理將對企業的環保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影響鈦白粉的正常生產。為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已經通過綜合利用鈦白粉副產品硫酸亞鐵生產氧化鐵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