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鈦材需求減弱,鈦材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全球鈦材業進入深度調整發展的新階段。“2015年,全球海綿鈦產量結束了自2010年以來的增長態勢,出現了海綿鈦產量逐月同比下降的態勢,表明全球鈦材市場需求不旺。”他說,在全球前十大產鈦國中,除印度外,其他國家去年的海綿鈦產量均同比下降。根據世界鈦材協會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海綿鈦產量減少2.9%,今年8月份產量同比增加1.9%(為1.341萬噸),前8個月產量同比減少0.9%(為10.65萬噸)。
在鈦材消費方面,2015年全球海綿鈦表觀消費量為11萬噸,比2014年減少約3%,主要消費國的表觀消費量大多同比減少。從價格方面來看,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鈦材價格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直到今年2月~3月份才出現理性的回歸,鈦材產量也出現反彈。不過,價格的回歸非常脆弱,需求和產量的階段性增長也不代表調整的完成,產能過剩和需求增長放緩的壓力猶存。以中國為例,盡管中國鈦材綜合價格指數(CSPI)自去年12月份54.48的最低點已反彈至今年8月份的74點左右,相當于去年3月、4月份的水平,但仍比1994年(100點)時低了將近1/4。
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10年后,隨著中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和投資耗彈性呈減弱趨勢,未來一個時期,鈦材業必須適應“穩步前進”。有人認為,全球經濟進入適度增長階段,中國經濟呈現L型增長,中國鈦材消費正在緩慢下降,未來的增長將來自印度和東南亞、中東地區。不過,需求的增長遠不及供給的增長,時下整個鈦材市場依然呈現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格局,供需矛盾并沒有緩解,“供給過剩、需求不足、供需失衡、庫存高企”的特征尚未改變。
據現貨交易平臺監測數據顯示,本周
鈦材庫存繼續增倉,目前寶雞地區的鈦材庫存量達到730.95萬噸,較上周增加3.27萬噸。周邊市場庫存也達到歷史高位,鈦材庫存總量更是連續刷新歷史新高水平。主要市場鈦板庫存量1056.52萬噸,增加42.37萬噸;鈦棒庫存量為537.40萬噸,增加14.53萬噸。龐大的庫存和資金壓力之下,商家操作多以加大出貨為主,從而也增大了市場價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