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有關統計數據進行預估,2015年全年中國海綿
鈦產量大約為9.0萬噸,比2014年降低2.4個百分點,鈦材產量大約為 11.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由于鈦材是鈦在鈦合金生產流程中的成品表現形式,它來源于海綿鈦,并且在由海綿鈦到成品鈦材的生產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部分廢品、次品等不合格品和因切頭切尾切邊以及表面氧化等不可避免的原因而造成一定的金屬損耗,使得合格的成品鈦材實際產量明顯低于先前的海綿鈦產量。至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鈦材產量的統計數據遠大于海綿鈦產量的統計數據,那是因為前者是社會性的,它不限于某一條具體的鈦合金生產線或者某一家鈦合金生產企業,因此,在統計過程中存在很多重復現象,使得其最終的數據因為過大而“失真”。這種社會性的鈦材產量統計數據實際上指的是各種
鈦材的軋制量與再軋制量及再加工量的總和, 同時,還包括生產過程中因執行“負偏差軋制”、“負偏差剪切”、按理論重量計算等措施而使得成品鈦材產量“超重”(成材率高于100%)。此外,由于涉及 的統計單位更多,存在的系統誤差也更大。所以,鈦材產量的“社會統計”數據不可以用于計算綜合成材率。
那么,2015年我國鈦材出口量在鈦材總產量之中所占的比例就基本上還原了其本來面目,而不再被“迷霧”所遮擋。所以,我們說 2015年中國
鈦材出口量占國內鈦材總產量的比例接近于15%(而不是多數人們印象中的大約10%),較上年的出口比例提高了近3個百分點。不過,需要引 起我們注意的是,我國鈦材年度出口量達到1.124億噸,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世界第二產鈦大國日本同期的海綿鈦產量,令全球為之震驚。歐美等西方國家甚至深 感不安,現在他們已經提請包括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家在內的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敦促中國盡快削減過剩鈦合金產能。的確,當前中國鈦合金產能過剩 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國家都在關心的問題,今年4月份召開部長級緊急會議敦促中國削減過剩產能,加快解決世界鈦合金行業供需嚴重失衡問題。因此,我國政府有關方面、行業組織以及鈦合金企業都需要做好相應的思想和行動準備。
一邊是嚴重過剩的龐大產能,一邊是弱勢縈繞的經濟環境和趨于萎縮的
鈦合金需求,2015年國內鈦合金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可謂逆境求生:其他行業說掙錢 不容易,鈦合金業則說生存不容易!國內市場因鈦材過度供應而“相煎太急”,導致市場價格跌跌不休,直至威脅企業生存;許多企業被“逼上梁山”,為求生存他們不惜血本、克服重重障礙和阻力將大批鈦材產品向海外輸出。然而,事實再一次證明,困難出奇跡,逆境造就人。2015年我國鈦材出口再度刷新最高歷史紀錄, 年度出口量首次突破1億噸,出口比例較上年提高近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