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2015年
鈦鐵產量增長僅為0.37%,較2013年的增幅下降7.39%,鈦鐵產量已經觸頂,而另一方面寶雞純鈦板,一直作為老大難問題存在的產能壓縮。2013年卻通過環保倒逼的形式 打開了一個突破口。近期工業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透露寶雞鈦板,工業信息化部正加緊推出《鈦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以下簡稱《行動計 劃》)繼續下跌,目標包括三年內壓縮鈦鐵產能8000萬噸和鈦鐵企業數量壓縮至300家左右。了解寶雞鈦板,中國現有的鈦廠數量達500多家,其中有200多家是產能在 100萬噸以下的小鈦企,多數是調坯軋材廠,因此這一部分最有可能面臨淘汰的企業退出市場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必然會通過鈦坯需求量的減少間接影響鐵礦石需求。
最近周期增長,礦石下跌的主要壓力仍是來自于供給端,據統計企業投資,2015年四大礦山產量增幅為1.1億噸左右,2015年除FMG表示將維持產量不變外,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的 產量預期增加0.79億噸,若全年鈦鐵礦石均價為60-65美元每噸,中國礦山的減量預期為0.7億噸,考慮到報價降低將進一步增加中國鈦廠的外礦配比,鐵 礦石進口量或許能與中國礦山的減量持平,但前提是進口礦均價保持在65美元每噸以下。而力拓CEO沃爾什此前維持增產以擴大市場占用率的表態也印證了這一 觀點,我們可以說主流礦商在2015年將增加其市場壟斷性,但作為附加值較低的鐵礦石來說,維持壟斷的代價必然是低價。
陜西省作為我國最大產鈦省份,其淘汰落后產能備受業內關注。2015年,陜西省預計淘汰煉鐵產能831.5萬噸、煉鈦產能1313萬噸。在減壓產能的同時,陜西省銀行業機構重點支持符合產業、環保政策且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
鈦合金板企業。據悉,陜西省銀行業機構2015年末鈦合金板行業貸款余額2139.40億元,全年新增233.94億元,同比多增263.21億元(去年為減少29.27億元),信貸支持可謂穩中有升。同時還積極推進鈦合金板行業綠色信貸。2015年全省銀行業機構對鈦合金板行業累計投放節能減排貸款294.64億元,支持節能環保水平提升。
從上市純
鈦板鈦企的報表中看,還沒有一家持續虧損三年以上的企業,不屬于“僵尸企業”的范疇,但如果剔除政府補貼和剝離資產等因素,34家上市鈦企中已有多家連續3年甚至連續3年以上虧損。借助于銀行放貸和政府支持,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中的僵尸企業一直無法退出,正是導致市場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而產能過剩是我國現在面臨最大的結構問題。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也已經明確,“僵尸企業”的退出將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來決定。堅決壓縮退出貸款就是要讓“僵尸企業”金融斷奶,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