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利聯自2011年上市以來,積極順應國家提高創新能力、制造能力的大趨勢,精耕鈦白粉行業,
鈦白粉產量在上市之后不斷達到新高,目前鈦白粉產能已達20萬噸/年。同時,佰利聯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即將正式投產,在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也將迅速提升企業產品整體的質量水平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為企業的國內、國際發展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佰利聯擬以27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3.8億股,募資102.6億元,其中90億元用于收購龍蟒鈦業100%股權。龍蟒鈦業和佰利聯的鈦白粉產能在國內分列第一、二位,兩公司合并后合計產能將達56萬噸,躋身亞洲第一,并成為全球第四大鈦白粉企業。據交易預案稱,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許剛、譚瑞清、李玲以及公司其他股東或其實際控制人均無法通過直接、間接持股或其他方式對公司形成控制,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情形沒有發生變化。和資本運作相比,此次整合將極大改變國內鈦白粉行業的局勢。據預案,龍蟒鈦業的產能為30萬噸,為國內第一;佰利聯2014年的產量達到19.48萬噸,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第二,且公司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即將正式投產,二者整合完成后,合計產能將達到56萬噸,在國內和亞洲占據絕對龍頭地位,并成為全球第四大鈦白粉企業。龍蟒鈦業擁有較大規模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并擁有60萬噸/年以上的鈦精礦采選能力,原材料自給率的提高將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營業成本,同時收購完成后將形成更強的品牌效應和市場知名度,提高議價能力。佰利聯-龍蟒的聯姻將掌握國內鈦白粉行業絕對的話語權,掀開了行業2015年整合大幕的一角,必然激發其他企業如中核鈦白(002145)、金浦鈦業(000545)、攀鋼釩鈦(000629)、安納達(002136)上市公司及山東東佳、道恩等企業的效仿,更快推進行業整合進程,在整合過程中股市利好將助推鈦白粉價格的回升,行業內將改變混亂競爭的狀態。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循守舊、刻舟求劍肯定不行,必須既尊重企業發展規律,又創新求變。因為,唯有創新,才能實現突破;唯有創新,才能超越別人。佰利聯研發的硫鐵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說,這一技術為中國硫酸法鈦白粉產業破解環保困局、健康發展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佰利聯硫酸法鈦白粉生產線和硫黃制酸有機結合,重點發展廢棄物再利用工程,通過對相關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應用,研發出硫鐵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工藝,實現了硫酸、鈦白粉、鐵系顏料、氧化鈧聯產的技術集成,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佰利聯加強與全球知名企業合作,大力實施“五新”技術,投資1.05億元引進了德國鈦康公司和PPG先進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技術及設備,為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此舉將使佰利聯成為國內首家鈦白粉硫酸法和氯化法雙工藝并存的企業。2014年10月,佰利聯斥資1000萬美元,購買全球化上市公司HuntsmanTR52鈦白粉技術等相關業務。近幾個月來,佰利聯經消化吸收,已逐步將此技術運用在鈦白生產線中,不僅明顯提升自動化操作水平,還擴大了企業在油墨領域的技術實力。佰利聯的產品創新,一看發展方向,二看市場容量,三看潛在利潤,四看輻射范圍。佰利聯研制的BLR-674具有高耐光性、高遮蓋力,可取代進口的造紙專用鈦白粉;還原鈦鐵礦具有總
鈦含量高、單質鐵含量高,可滿足市場對高端還原鈦鐵礦的需求;脫硝用鈦白粉具有高比表面積、產品多元化等特點,進軍脫硝市場,取代進口脫硝鈦白粉。
佰利聯作為國內鈦白粉行業上市公司的龍頭企業,是如何依靠創新實現企業的規模擴張可持續發展的呢?董事長許剛說:“唯有創新求變,方能逆勢飛揚。”他進一步解釋,佰利聯的成功,關鍵是立足于化工生產的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國家產業政策,咬定鈦白粉這一精細化工產品,通過對“五新技術”(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的消化吸收,實現了技術與規模擴張的協調統一。日前,記者走訪佰利聯時,不禁被其科技創新的魅力所吸引。嶄新的科研大樓、先進的科研設備、專業的科研隊伍以及極具行業影響力的氯化法鈦白技術,構成了科學發展的主元素,彰顯出其科技創新的風范。佰利聯引進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技術優勢明顯,市場廣闊,前景可觀;剛落成的企業技術中心,集現代化與智能化于一身,為企業科技發展注入新活力。作為中國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佰利聯
鈦白粉產能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在鈦白粉生產工藝管理與控制、設計制作等方面取得了明顯優勢,在鈦白粉外加晶種水解技術、多元素鹽處理摻雜技術、產品粒徑控制技術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備20萬噸/年單套硫酸法鈦白生產線的設計、安裝能力,自主研發的硫鐵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工藝項目獲得中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去年,佰利聯引進的亨斯邁TR52鈦白粉生產技術,全面提升了其在高檔硫酸法金紅石鈦白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