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鈦工業經過近60年發展,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從綜合實力看,我國還只能屈居于美國和俄羅斯之后,尚屬鈦業大國而正在走向鈦業強國。企業升級轉型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大戰略,國內鈦加工企業推進新一輪的產業升級,由大轉強實現質的變化,創新成為占有和擴大市場份額的關鍵。市場需要就是鈦加工企業的發展動力。我國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汽車制造、核電、生物醫療、體育、建筑等領域,對鈦產品都有著相當高的需求。做強主業,創新求變已經成為每一個鈦加工企業生存之道。常規鈦合金已繁花盛開,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初露春色,鈦基復合材料則含苞欲放。國內鈦加工企業必須走差異化、錯位化、合作化的發展之路,提升發展質量,引導國內鈦行業的創新發展,靜等“三鈦爭艷”時代的到來。
國內鈦市場對中低端鈦材的需求已近飽和,并嚴重過剩,鈦加工企業之間相互壓價,爭奪客戶,競爭無序化,這已經讓許多鈦業嘗到了苦果。國內生產海綿鈦的大型企業紛紛停產,大幅減產,其它海綿鈦廠家基本上也是在虧本運營。上游鈦加工企業的停產和減產,都會影響下游鈦材加工企業,我們看著自己的兄弟企業一個個倒下,為了自保,延伸和擴展產業鏈成為國內中下游鈦加工企業的首選。例如國內最大的鈦材加工企業寶鈦集團從生產海綿鈦到鈦材加工及檢測一應俱全。這樣做,一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二可以減少原料市場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墒谴蠖漠a業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也必須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這使得許多加工企業舉步維艱。雖然說市場競爭對消費者有利,可是伴隨著鈦產品市場的拼搶日益加劇,產品價格不斷降低,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越來越多的實體加工企業走到了發展的谷底。國內鈦加工企業要以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為發展的突破口,建立行業自律,企業間合理競爭機制,已經成為鈦加工企業共同的愿望。
在世界次貸危機前,因鈦材加工利潤豐厚,多地大規模開發鈦資源,使產能無序擴大,通過近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國內海綿鈦和普通鈦材產量雖然已經位居世界首位,可是國內上下游產業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正在建設中的雙瑞萬基1.5萬噸新增海綿鈦項目,內蒙古赤峰年產5000噸海綿鈦項目,新疆哈密重工業園五江輕化集團籌建年產2萬噸海綿鈦及鈦材加工項目。國內市場因為鈦加工企業只爭著上馬產業鏈上游的產品,如海綿鈦以及鈦棒、鈦板、鈦管等初級原料和各種半成品,不但使國內鈦行業低端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也使得行業發展雪上加霜。國內航空航天、核電、海洋工程、核電、醫療、建筑等領域用到的鈦加工材嚴重依賴進口,產業鏈后端發展不足,缺乏質量可靠、市場認可的高端鈦產品,產業結構失衡,中低端鈦材產能嚴重過剩。許多企業都出現了虧損,國外鈦產品用戶也利用過剩之機,挑三揀四乘機壓價,國內外貿出口業務萎縮。只生產初始原料的國內鈦加工企業是沒有前途可言的。為了避免國內鈦企業互相傾軋,投資者應該降低投資低端鈦產品的生產線的熱度,理性投資,避免過度投資,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國內鈦加工市場飽和的現實,已經成為擺在國內投資者面前一個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新課題。國內鈦企業是加大基礎原料生產規模投資?還是選擇加大創新投資不斷拓展高端鈦產品市場?答案已經很明確了,為了避免鈦加工企業停產停產再停產悲劇的不斷重演,企業加大投資研發力度,積極布局高端鈦材市場,選擇轉型升級穩中求進的發展道路,才應該是我們的明智之選。國內高端鈦市場長期被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鈦加工企業所壟斷,中國鈦業制造企業大而不強的現實,讓我們焦慮,引我們深思。國內鈦加工企業想成為世界鈦工業的強者,不僅僅要在“大”上做文章,更要在“強”上多投入,不斷轉變觀念,做優、做強、做精,走出強“鈦”之路,實現鈦產業由中低端市場,邁向中高端市場的轉變,實現中國鈦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