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是我國
鈦產業的聚集地,為充分發揮地理優勢,由寶雞高新區管委會、寶鈦集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發起,吸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了鈦產業聯盟。在鈦產業聯盟引導下,已有400多家
鈦材加工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的支持,搭建產學研結合平臺等舉措。在該聯盟的推動下,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紛紛亮相,并向中高端進軍,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制造不僅在企業的參與下穩中有序地進行,更加離不開研究機構背后的付出。鈦上得了飛機,下得了海洋,同時在汽車、核電、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應用也會盡一步擴大。鈦是發展航空航天、新能源、節能環保和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材料,在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鈦產業已被列為國家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鈦及
鈦合金制造企業將借機“高端鈦材”之風乘機而上。這將極大促進鈦鋁合金在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提高發動機的性能,日后將會在航空“心臟”上深深打上中國制造的烙印。
4500深潛器鈦合金載人球艙,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關鍵部件國產化,在國家相關部委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重大歷史性突破。該項目先后突破了寬幅鈦合金厚板研制、鈦合金半球整體成型、專用焊絲研制及窄間隙焊接工藝、鈦合金大學構件電子束焊接工藝、球型體熱處理及加工變形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深潛器及鈦合金研究領域多項空白,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海洋領域取得成果,近日在技術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生產出國內最大規格的TC4無縫
鈦合金管,填補了國內大口徑高端市場的空白。隨著未來高端鈦材需求的增長,國產化率的提升,將給更多擁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將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集中資金,選擇新流程,聚焦大項目,吸引國內外最優秀的專家團隊進行聯合技術攻關,盡快實現鈦的低成本生產技術的突破。同時,緊緊圍繞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大型艦船、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進行統籌規劃,區域布局,跨界融合發展,引爆鈦的新材料技術和應用的革命,助推高端產業發展。記者從陜西省鈦及稀有金屬材料產業聯盟年會上獲悉,今年寶雞市和寶雞高新區將在高端人才引進、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聯盟成員企業大力支持,協助企業加快向高端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和產業鏈終端延伸,優化產業鏈、拓展應用領域,為鈦產業的轉型升級作出更大的貢獻。成立產業聯盟,是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為產業結構、加工技術、人才儲備、市場建設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平臺。省市區的合作發展模式正在向更廣的市場蔓延,建立國家級鈦產業技術研究院也漸漸開始被關注。